身教重於言教 這句不知是哪位名人說的名言
我只同意一半 孩子是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父母
從我在學校接觸到的父母 再對照到學生身上
會有種感覺~有其父(母),必有其子(女)
在學生身上看到的一些不好的習性
赫然發現 原來他父母也是這樣的人
結論是:不好的言行舉止 孩子是會透過父母的示範學習到
但~我質疑的是好的言行舉止
孩子 真的能透過父母的示範而潛移默化嗎???
舉例一:
娘家媽媽是個自律甚嚴的媽 從她吃飯時細嚼慢嚥
吃東西不出聲音 總是小口小口吃 看的出來
但~我完全沒受到任何薰陶
吃東西總是大口大口的吃 也不管有沒有發出聲音
媽媽的好習慣 是從小外公在餐桌上的嚴厲要求
因為以前的人總認為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端莊的樣子
(舅舅們從小有沒有這樣被要求~我就不知了)
我從小看著媽媽這樣的好習慣~卻因沒被嚴格要求
所以才有今天這麼沒氣質的吃飯習慣
舉例二:
現在很流行的成年子女賴在家 不工作 還依賴年邁父母的照顧
難道這些人的父母也是這種好吃懶作的人嗎?
錯~而且相反的 這種人的父母甚至還有個共通點
就是非常之勤奮 勤奮的工作 勤奮的照顧孩子無微不至
勤奮的連孩子該自己做的事 都幫他們做的好好的
孩子有因此而感受到父母的身教嗎? 沒有
有人幫我做的好好的 我當然就不做了 偷懶輕鬆誰不要
所以問題出在哪裡?? 要求 你就是要"要求"嘛 !
而且要"嚴格"要求 好習慣不要要求孩子會耳濡目染上
好的品格習性 培養不易 需要花長時間習慣 而且維持過程是很辛苦的
壞的品格習性 短時間輕而易舉就能沾染上 而且甩都甩不掉
不管是父母對子女 老師對學生 除了身教 言教 最重要的是
你還要嚴格要求孩子確實做到你的要求
暟媽一向承認自己不是個有愛心的老師
另一句屁話 " 教育無他 愛與關懷 "
空有愛與關懷的老師
不是被學生整到死 就是被家長告到死
我常開宗明義的告訴學生
我的責任是 教導你 你該學習的正確的品格習性
讓你能照顧好你自己 同時不要去危害到別人
不是來討好你 讓你喜歡我這個老師
你喜歡我也好 討厭我也好 .
我對你的要求 你要做到
做到了~ 再來談什麼愛與關懷
自重而後人重之 當你不懂得尊重別人時
憑什麼得到別人的尊重